仿站低至300元,新闻自媒体

进入2021年的自动驾驶,规模化商用的步伐正在加剧

编辑/2021-07-22/ 分类:九九探秘/阅读:
进入2021年的自动驾驶,规模化商用的步伐正在加剧,但困难与质疑也随踵而至。 用户接受度依然偏低 L4级别自动驾驶安全性尚未解决 行业发展自身的产业链供应能力 这些,都是产业高速前行的绊脚石。 一个更加明显的现象是,目前部分投资人的投资关注点也已经从 ...

进入2021年的自动驾驶,规模化商用的步伐正在加剧,但困难与质疑也随踵而至。

用户接受度依然偏低……

L4级别自动驾驶安全性尚未解决……

行业发展自身的产业链供应能力……

这些,都是产业高速前行的“绊脚石”。

一个更加明显的现象是,目前部分投资人的投资关注点也已经从AI及自动驾驶领域,转向了基因工程、商业航天等新兴领域。

投资人为何会有如此转折?无人驾驶,是恰逢其时还是为时过早?

在新浪财经出品的《财之道》创投沙龙上,华创资本合伙人熊伟铭、新石器创始人兼CEO余恩源、擎朗智能创始人兼CEO李通以及智加科技中国区总经理容力等人,给出了自己的答案。

今年是爆发元年?

“自动驾驶真正商业落地还有一段时间距离,保守估计5-10年。”在易观汽车出行行业高级分析师何奇看来,一些特定的限速或者低速场景可能会更早实现商业化落地,例如,园区、矿区、机场等。但在载人自动驾驶领域,商用仍需时日。

熊伟铭对这一观点表示认同,“园区内自动驾驶,以及配送货物的自动驾驶,会比运动人的自动驾驶先一步实现商业化。”

熊伟铭

熊伟铭

自动驾驶这一赛道,主要可以根据载人与载货两种目的,将这一领域的玩家进行划分。其中,载人自动驾驶场景主要对应着Robotaxi、Robobus以及全无人驾驶整车研发几类玩家,载货自动驾驶场景则对应着Robotruck、无人配送和港口、矿山、园区等特定场景的无人运输玩家。

众多的玩家当中,出于行驶速度以及场景复杂度等方面考量,高速场景商业化落地的难度远大于低速场景,与此同时,载人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难度,也远大于货运自动驾驶。

“2021年,或许将会是自动驾驶行业业务爆发的元年。”熊伟铭认为, 进入2021年,距离载人RoboTaxi的落地可能仍需时间,但是在货运或者餐厅、小区等场景之下,自动驾驶产业发展的路径正变得清晰可见。

“大家原来对自动驾驶的理解可能都是运人,Robotaxi满街跑,但目前看来载人还需要一段时间。但是对于货运自动驾驶,目前在跨省运输等领域,自动驾驶正在变得越来越可见。今年应该会是自动驾驶业务的落地之年。”

公开数据表示,目前自动驾驶行业第一股图森未来已经获得了5700辆预订订单,已启动上市计划的智加科技也获得了亚马逊1000辆自动驾驶定单。擎朗智能创始人李通对新浪科技表示,擎朗智能的送餐机器人已经发货超过2万台,并且保持每月2千台左右的出货速度继续攀升......

李通

李通

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,在货运自动驾驶领域,无人驾驶规模化落地的进程正在不断加速。然而,载人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速度却要慢很多。

今年上海车展前夕,华为智能汽BU ADS智能驾驶产品线总监苏箐曾表示:“华为打死都不会做Robotaxi,现阶段做Robotaxi的企业都得完蛋。”在苏箐看来,Robotaxi是结果而不是商业目标,中国市场打车体验已经很好,自动驾驶并不会让这个体验更好。

究其原因,自动驾驶行业从来不缺乏概念,但真正匮乏的却是先进技术生产力和能够让用户真正信任的产品。

即便落地也可能“有价无市”

“我们的研发成本占整个公司成本的80%,这个是不可避免的。”在《财之道》自动驾驶圆桌论坛上,容力表示,对于一家自动驾驶公司来说,现价段还是需要重视研发。

容力

容力

自动驾驶企业往往面临高研发成本,不像消费赛道公司持续有正流水,在商业落地百花齐放之前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收入,不少研发能力很强的公司死在这个阶段。自动驾驶公司如何把控成本和研发周期,保存实力、撑到商业化落地的那一天成为了广受关注的一个问题。

“自动驾驶公司在还未商业变现的情况下,基本都是‘烧钱’赌未来。”谈及自动驾驶公司的研发成本,易观分析汽车出行行业高级分析师何奇说道。

据艾睿铂(AlixPartners)研究报告做出的数据统计,过去8年内,众车企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已经达到达到了610亿美元。

以谷歌旗下自动驾驶公司Waymo为例,今年其正在与外部投资者商讨筹集多达40亿美元的额外资金,以推动其自动驾驶工作的开展。而一年前,Waymo刚刚完成其首轮外部30亿美元的融资。

另外一出行行业头部公司,在自动驾驶亦是豪掷千金。数据显示,Uber自2015年开展自动驾驶业务以来,5年间已烧了25亿美元。

造价如此高昂的自动驾驶,是否有人愿意为此买单也称为主要问题。艾睿铂研究指出,完全自动驾驶技术的总成本约为22,900美元/车,但研究人员认为,消费者愿意为此付出的费用不会超过2,300美元/车,两者间的金额差异太大,为整个汽车业留下了一个大难题

TAG:
阅读:
广告 330*360

推荐文章

Recommend article
广告 330*360

热门文章

HOT NEWS
  • 周榜
  • 月榜
广告 330*360
仿站低至300元,新闻自媒体
武汉九九自媒体
微信二维码扫一扫
关注微信公众号
新闻自媒体联系QQ:327004128 邮箱:327004128@qq.com Copyright © 2015-2017 武汉九九自媒体 版权所有
二维码
意见反馈 二维码